内容页搜索

民国8年(1919),西岑村创办莘四国民学校。民国10年,陈家湾私塾创办。元荡村域的幼儿教育附设于村上的小学,是村级小学复式班的一个学级。

新中国成立初,小学教育事业发展快。至1957年,村域内的私塾转为公办小学或民办小学。元荡村域共有小学5

19779月,五一大队创办初中。19789月,五一大队初中并入莘塔中学。

1984年起,附设在村上小学的幼儿班独立编班,成为村级小学的一个班级。1985年起,村级小学开始撤并,实施规模办学。

90年代初,元荡村域注重扫盲教育,元荡人逐步摆脱文盲状态。至20006月,元荡村域的业余教育着眼于提高文化,提升学历。9月,元荡村域的幼儿园并入易地新建、独立开园的莘塔中心幼儿园。20029月,村域内的村级小学全部并入莘塔中心小学。

2003年,元荡村党委和村委会引导成年人,特别是党员、干部参加远程教育学习,提高综合素质。2013年,元荡社区假日学校创办,引导未成年人走进科学、提高动手能力。2016年,元荡村参加远程教育学习的有500余人次,参加社区假日学校学习的有1400人次。

民国10年(19217月,陈家湾人杨君创办陈家湾私塾,校址在陈家湾村。村童年龄六七岁至十二三岁,入塾求学者十余人,学生入学程度参差不齐,塾师教授的内容因人而异。学生以朗读、背诵课文为主,辅以临帖、写字、珠算、画画等。塾师教学比较随意,对学生管束较严,对顽皮学生用戒尺处罚。

新中国成立初期,私塾开设国语、算术、常识、体育、音乐、时事、土地改革等课程。教学方式以课本为主,时事、土地改革教材由所在辅导区印发给各私塾,统一使用。教学时间,每天安排6节课,有的私塾每节45分钟,有的60分钟。学生语文作业有抄书、做笔记、写大小楷、做作文、写周记,算术作业有口算(心算)、笔算、珠算等,私塾也安排活动、劳动。在管理方法上,组织儿童团,实行民主管理。私塾教师除教学外,平时协助农会组织冬学并任教。

195012月,江苏省对苏南私塾作全面调查,各私塾填写《苏南私塾概况调查表》。人民政府对私立学校和私塾实行登记立案,逐步改造,要求各校采用新教材,取消学校的训育制度和公民课,开设政治课,教师定期开会学习,接受中心小学的辅导。是年,陈家湾私塾校长杨君,塾师屠吉祥,学生26人,全年经费4.3石白米,为塾师全年工资。

19519月,灶江上私塾创办,校址在灶江上村,塾师凌林石,学生15人。是月,肖田私塾创办,校址在肖田村,塾师王士铮,学生21人。19529月,吴家村私塾创办,校址在吴家村,农会人员担任校长,塾师赵鸿年。私塾经济来源多半是学费,即学生缴的大米,农会也设法出资一点,塾师年工资45石白米。12月,陈家湾私塾、肖田私塾转为公办小学。

1955年,元荡村域有张桂珍任教的吴家村私塾,吴炳华任教的灶江上私塾。塾师定期到中心小学开会,接受中心小学管理。塾师队伍不断扩大,塾师收入还是微薄,经济来源主要靠学生缴学费,乡村不富裕,收费较困难,塾师生活拮据,同时办学条件差,政府根据实际情况,逐步将私塾转为公办小学或民办小学。

19569月,灶江上私塾转为民办小学。195712月,吴家村私塾转为民办小学。至此,元荡村域私塾撤销。